-
UV 法 COD 在線監測儀器的光源穩定性控制技術
2025-10-17
光源(254nm紫外光源)的穩定性直接決定UV法COD監測的重復性與準確性,光源光強波動(即使±1%)也會導致COD測量誤差±1-2%,因此光源穩定性控制是儀器設計的核心技術,具體方法如下:光源選型與驅動電路優化光源選型:優先選用254nm專用穩頻LED:相比傳統氘燈,LED的光強穩定性更好(短期波動<±0.5%/小時),且啟動后30分鐘內即可穩定(氘燈需1小時以上)。篩選一致性:生產時對LED進行嚴格篩選,選擇光強波動<&plusm...
-
高濁度水樣 UV 法 COD 監測的預處理技術創新
2025-10-17
高濁度水樣(濁度>100NTU,如暴雨后的地表水、造紙廢水)中大量懸浮物會嚴重干擾UV法COD監測,傳統預處理技術(如單一過濾)效果有限,近年來預處理技術創新顯著提升了高濁度適應性,核心技術如下:多級復合過濾系統傳統過濾的局限性:單一濾網(如5μm)易被高濃度懸浮物堵塞(1-2天需更換),且無法去除細小膠體顆粒(<1μm),散射干擾仍較嚴重。創新設計:“粗濾+精濾+膜過濾”三級過濾:粗濾:100μm不銹鋼濾網,去除大顆粒懸浮物(如泥沙、纖維),濾網采用自清洗設計(通過反沖水流...
-
UV 法 COD 在線監測系統的數據分析平臺構建
2025-10-17
UV法COD在線監測系統的價值不僅在于實時測量,更在于通過數據分析平臺實現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應用,平臺構建需包含數據采集、存儲、分析、展示四大模塊,核心設計如下:數據采集與存儲模塊多源數據接入:支持UV法COD儀器數據(COD值、溫度、濁度、儀器狀態)、其他水質儀器數據(氨氮、總磷、pH)、環境數據(降雨量、水溫、風速)、生產數據(企業開工率、廢水排放量)的接入,數據采集頻率可配置(1-60分鐘/次)。數據存儲策略:采用“邊緣存儲+云端存儲”架構,儀器本地存儲原始數據(容量≥1...
-
低維護成本 UV 法 COD 在線監測儀器的設計要點
2025-10-17
UV法COD在線監測儀器的維護成本(耗材更換、人工維護)是用戶關注的核心指標,低維護設計可顯著提升儀器的經濟性,關鍵設計要點如下:免試劑與長壽命核心部件選型光源:選用254nm長壽命LED(壽命>20000小時,相當于連續運行2年以上),替代傳統氘燈(壽命2000-5000小時),減少光源更換頻率(從每年2-3次降至每2-3年1次)。流通池:采用石英玻璃+內壁納米涂層(如二氧化硅涂層),納米涂層表面光滑度高,污染物附著率降低60%以上,延長清洗周期(從每周1次延長至每月1次)...
-
UV 法 COD 監測中的光散射與吸光度校正技術
2025-10-17
水樣中的懸浮物、膠體顆粒會對紫外光產生光散射(而非吸收),導致檢測器接收的光強減弱,被誤判為有機物吸收增強,使COD測量值偏高。光散射的精準校正是提升UV法監測準確性的核心技術,具體方法如下:光散射的影響機制散射類型:根據顆粒尺寸與光波長的關系,分為瑞利散射(顆粒尺寸<λ/10,如膠體)和米氏散射(顆粒尺寸≈λ,如懸浮物),兩種散射均會導致254nm紫外光的傳播方向改變,檢測器接收光強降低。影響程度:散射強度與顆粒濃度(濁度)正相關,當濁度>50NTU時,散射導致的吸光度偏差...
-
UV 法 COD 在線監測儀器的國際標準與技術規范
2025-10-16
UV法COD在線監測儀器的研發、生產和應用需遵循國際標準與技術規范,確保儀器性能的一致性和數據的可靠性,主要標準體系如下:國際標準ISO11923:1998《Waterquality-DeterminationofUVabsorbanceat254nm》:核心內容:規定了水樣在254nm波長處紫外吸光度的測量方法,包括儀器性能要求(如光源穩定性、單色性)、水樣預處理(過濾、除氣泡)、測量步驟等。應用:UV法COD儀器的光學檢測系統設計需符合該標準對吸光度測量的精度要求(吸光度...
-
攜式 UV 法 COD 監測儀的技術特點與應用場景
2025-10-16
便攜式UV法COD監測儀是在線監測儀器的補充,適用于應急監測、現場巡檢等場景,其技術設計需平衡便攜性與測量性能,核心特點與應用如下:技術特點小型化設計:整機重量<3kg(含電池),體積相當于筆記本電腦,便于單人攜帶;采樣系統集成微型蠕動泵(流量50-100mL/min)和內置預處理模塊(0.45μm濾膜),無需外接管路。低功耗與長續航:采用254nmLED光源和低功耗檢測器,內置12V鋰電池(容量5000mAh),單次充電可連續測量>100次(或待機>48小時),支持USB快...
-
UV 法 COD 在線監測與傳統實驗室方法的比對分析
2025-10-16
UV法COD在線監測與傳統實驗室方法(重鉻酸鉀法、高錳酸鉀法)在實際應用中常需數據比對,二者的差異與關聯性直接影響監測數據的應用價值,系統比對分析如下:方法原理與測量對象差異UV法:基于有機物對254nm紫外光的吸收特性,測量的是具有共軛雙鍵結構的有機物(如芳香族化合物、不飽和烴)的總量,與COD的定義(化學需氧量)并非完玩全一致,不包含不含共軛雙鍵的有機物(如甲醇、乙醇)和還原性無機物(如亞硝酸鹽、硫化物)。重鉻酸鉀法(國標GB11914-89):通過重鉻酸鉀氧化水樣中所有...